据调查显示,当下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网友调侃“除了睡觉时间睡不着以外,其他时间都特别困”,你是这样吗?如何判断自己算不算“失眠”?那些“网红”助眠方法有用吗?必须要熬夜,如何降低危害?今天(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一起来看看如何拯救睡眠障碍~
睡觉,是我们每天必做的事情,也是正常的生理需求。人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良好的睡眠,不仅能改善记忆力、创造力,保证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状态,还能降低多种疾病的风险。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丢失睡眠……据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统计,年中心接诊14-25岁睡眠障碍患者人次,年人次,比年增长39.5%。年接诊人次,又比年增长56.4%。而在这些患者中,14至18岁的中学生占到了23.4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曾发布数据,人们的平均入睡时间,从年的22:00左右,推迟到了年的23:55,平均睡眠时长压缩为6.92小时,深度睡眠比例仅为28%。最新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的睡眠时长未达标。专家指出,如今每三个普通人,就有一个存在睡眠问题。“许多人明明可以早睡,因为睡前刷手机,习惯性熬夜,很少在23点前睡。尤其是90后,毕业工作后离开父母,通过手机等社交工具排遣孤独和压力,睡得越来越晚。每次门诊,都有相当一部分年轻患者因刷手机而失眠。”此外,工作压力大导致失眠,会加重刷网络社交、娱乐软件而晚睡的行为,越刷越睡不着,循环往复。“睡前玩手机超过1小时,会影响人体褪黑色素分泌,直接影响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差,就容易失眠,长期的睡眠不足不仅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还会导致白天精神匮乏、高血压等健康问题。”专家建议:适当改变自己的作息习惯,比如以往都是看手机看到12点才睡觉,那么从现在起给自己定个时间11点半就放下手机睡觉,渐渐适应了一周以后可以再往前调整半小时,争取11点就入睡,慢慢调整、慢慢适应,逐渐改变不良习惯。判断失眠,一起看看这3个标准……标准一:3个30分钟
1.入睡困难,从躺下想睡到睡着间隔超过30分钟
2.睡眠维持困难,醒了以后到下一次入睡,间隔超过30分钟
3.早醒,比平常提前醒来超过30分钟,醒了以后清醒到天亮
标准二:
上述这些问题一周要超过三天
标准三:
第二天白天很不舒服,社会功能受损
以上三个标准同时都具备叫做“失眠”。擦亮眼,这些“网红”助眠方法/说法不一定有效!为保证睡眠又不迟到,设置多个闹钟叫早?设置多个闹钟可能导致慢性疲劳。有研究成果表明:反复惊醒又睡下,更容易陷入“睡眠—觉醒”循环,难以完全清醒。建议闹钟响起后一次性起床,对健康最有益。好睡眠就是“睡够8小时”?大多数人会误将睡眠时间看得过分重要。其实,并非人人都需要8小时睡眠,睡眠时间会因人而异,比如有些人睡6小时就够了。只要第二天起床后没有不适感,能正常工作学习就是良好睡眠。一般来说“晚上熬夜,白天赖床”,容易导致第二天晚上失眠,陷入恶性循环。打呼噜=睡得香?
长期严重的打呼噜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造成困倦、难以恢复性睡眠、乏力和失眠,甚至猝死,并与一系列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存在关联。
褪黑素、助眠动图等可以改善睡眠吗?在年轻人中,服用褪黑素,看助眠动图,学习“2分钟快速入睡法”等网红助眠法比较流行,用不好可能适得其反。专家们建议:下午3点后,别喝浓茶、咖啡,睡前两小时尽量不在家里讨论工作,不进行体育锻炼,睡前听听轻柔的音乐,进行正念冥想放松。体质寒凉者少吃海鲜贝壳类,如蛏子、龙虾等食物,以免胃不和则卧不安。或是取百合、茯苓、龙眼肉、菊花、山药等中药食材熬粥,总量不超过30克,每天吃一碗;或每味中药食材各取6到10克,煲汤后去渣喝,有养心宁神的功效。
必须要熬夜?
4个方法帮你把危害降低!
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