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成果王人性化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用心理学 [复制链接]

1#

人性化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

——用心理学效应构建物理探究模式

摘要:心理学效应描述了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遵循的规律,将其作为探究方法论,可以建构出人性化探究教学模式。将这些探究模式进行有机组合,可以打造出具有人情味的人性化探究教学过程。通过人性化探究教学,可以培养出有血有肉的具有人性思维的学生。这样,他们才有能力去探索和解决人生中充满人性色彩的各种问题,真正拥有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物理探究教学;心理学效应;人性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07

一、传统探究模式缺乏人性化因素的滋养

探究教学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程序策略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不同于工厂中通过机器和操作程序生产零件的过程,因为作为探究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而不是冰冷的机器,人的思维也不可能像机器操作程序那样机械、刻板。所以,我们建构的探究教学过程也应该既有利于人的思维发展,又充满人性光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其中,才能培养既有思维又有情感的人而不是冰冷的解题机器,才能让他们今后有能力去探索和解决人生中遇到的具有情感因素的各种实际问题。

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1]为了打造具有人情味的人性化探究教学过程,我们应该建构具有情感和人性化的探究教学模式(简称探究模式),作为探究教学的工具和行动指南。

然而,纵观近现代较为成熟的各种教学模式流派,其主要功能大都侧重于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富于理性逻辑,缺少情感和人性化色彩。如布鲁姆掌握学习的“反馈—矫正系统”、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小步子”和“及时强化”等学习和巩固知识的程序策略;杜威实用主义教学的“思维五步法”、施滕策尔范例教学的“个—类—规律—经验四阶段”等发展和提升能力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等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并存的方法。这些教学模式如同斯金纳新行为主义教学机器一般,只“教书”不“教人”[2];又如同罗杰斯批评认知心理学把人当作“冷血动物”[3]那样,缺少情感和人性化因素的滋养。

当然,也有不少教学模式涉及情感和人性化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如赞可夫的“一般发展”就不仅指智力因素,还包括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等人性化因素。

二是作为激发学习的动机和内因。如加涅信息加工模式的“动机阶段”、布鲁纳结构主义模式的“内在动机”、萨奇曼探究训练模式的“疑难情境”等,通过在学习开始阶段激发学生的这些情感因素,将其变为进一步学习的驱动力。

三是作为营造教学氛围的辅助工具。如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通过“阐明辅助情境”营造一种心理自由、安全的人性化环境,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洛扎诺夫暗示教学模式的“入境”放松环节及背景音乐,使学生在轻松、心情舒畅的情感下进行学习。

可见,上述教学模式不论是将情感人性作为培养目标,还是利用其激发学习动机或营造学习氛围,都只是将情感因素作为教学过程的某一部分或某个因素,并没有自始至终地使学生的情感经历与学习过程并驾齐驱。

因此,如何将情感人性化因素与探究过程有机融合,是建构人性化探究模式的关键。

二、心理学效应融入探究模式的价值

将情感人性化因素与探究过程有机融合的最佳途径,就是把这些因素作为探究教学的方法和工具,去直接参与探究问题的解决。这样,探究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情感和人性化因素运用的过程,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也就成为情感经历和学习经历并驾齐驱的过程。由此,就可以建构出人性化探究模式,打造出人性化探究教学过程,解决前文提出的问题。

心理学效应是心理学原理在人生、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对人生规律的概率性描述,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具有情感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和准则,因此成为我们解决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金科玉律。它们是人性化的,也是富含情感的。

如果将这些充满情感和人性化的规律、法则作为教学思想、原理,就可以打造出充满情感和人性化的探究模式,实施充满情感和人性化的探究教学过程,而这样的探究活动与社会、人生实际问题高度相似,由此就可以培养出有血有肉的、能够面对今后真实人生的学生。

以“墨菲定律”[4]17-19为例,这一心理学效应描述的现象之一是:该出错的地方一定会出错。这一规律概率性地符合现实情况,也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如许多知识点不论怎么讲,该出错的地方学生一定都会出错。

在承认探究教学也服从墨菲定律,认可教学是一个学生不断出错且必定会出错的过程的前提下,可将探究教学过程化为我们主动纠错并提前做好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的过程,建构“墨菲定律探究模式”:提出问题—提前强调易错点、初步扫清障碍—学生注意易错点并不断纠错、较顺利渡过各个难点—解决问题。这样,整个探究变得充满人性,与学生情感、心理休戚相关,与实际生活、社会问题高度相似。

运用其他心理学效应,同样可以建构出充满人情味的探究模式。这样,学生的情感经历与探究学习过程就可以有机地融为一体。

三、运用心理学效应建构人性化探究模式

(一)人性化探究模式的构建方法

1.提炼心理学效应的方法论意义

通过对心理学效应的内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研究,找到其人性化探究方法论意义,即解决探究整体问题或某个局部问题的人性化方法策略,作为探究建模的理论基础。如前述“墨菲定律”的防患未然与纠错功能。

2.根据心理学效应建构探究模式

根据一种或几种心理学效应的方法论意义,可以得知由此建构的探究模式的功能,即“教学目标”。运用演绎法,将方法论意义进行演绎推导,建构出探究模式的“操作程序”及相关的“策略方法”,从而完成模式的建构。如前述通过墨菲定律的作用推导出“墨菲定律探究模式”及操作程序。

(二)人性化探究模式的构建案例

用上述方法可建构出思维迥异的人性化探究模式。下面介绍几种模式的建构及应用。

1.北风—南风探究模式

温暖胜于严寒,如果能用情感打动他人,比起强制性要求,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接受,这就是“南风效应”。[4]-

这一规律是真实生活中与人相处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告诉我们解决问题时不要硬碰硬,应从不同角度去考虑。人性化探究方法论意义:从正面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可从另一个角度寻找思路和突破口,有的问题也可如打隧道般同时从两个角度双向解决。

由此可建构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人性化探究模式,操作程序如下:提出问题—北风—南风—解决问题。

例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时,学生无法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滑动摩擦力,可利用南风效应引导学生从另一个方向考虑,测量与摩擦力具有二力平衡关系的反向的力——水平拉力,由此解决问题。

人生需要面对许多复杂问题,运用多向思维方式,可以更灵活地解决问题,这是人的生存素质之一,本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这种素质。

2.舍—得探究模式

有时,放弃才是实现创新的钥匙,这就是“卡贝定律”。[4]88-91

这一规律在人类社会普遍存在,许多事情只有“舍”才能“得”。人性化探究方法论意义:通过对部分内容进行舍弃,获取或“暴露”另一部分原本看不清的信息。

由此可建构培养学生取舍能力的人性化探究模式,操作程序如下:提出问题—舍—得—解决问题。

例如,在探究“磁感线的建构”时,用无法指明方向的铁屑代替原来可指明方向的小磁针研究,虽丧失了各点方向的信息,却换来整个磁场分布情况,建构出“磁感线”模型。

人生在不断取舍中前进,正确权衡取舍,是人的生存素质之一,本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这种素质。

3.怀旧—迁移探究模式

人天生有怀旧情结,总喜欢拿现在和以前对比,从而发现以前事物的某些优点,激起内心的珍惜和怀念,这就是“怀旧效应”。[5]19-21

这一规律能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人性化探究方法论意义:通过对已学知识“怀旧”,发现并提炼有用的信息和方法,并将其迁移、转换到新问题中,为解决新问题提供帮助。

由此可建构培养学生怀旧联想思维的人性化探究模式,操作程序如下:提出问题—怀旧—迁移—解决问题。

例如,在探究“热机效率的建构”时,学生回忆“机械效率”及其建构过程,将其迁移到热机问题中,对应建构出“热机效率”概念。

人生会遇到许多棘手问题,若能通过怀旧联想得到启发,将有利于问题解决,这是人的生存素质之一,本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这种素质。

4.留白—配套探究模式

如同中国画“留白”,人在感知世界时,若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自然运用联想在头脑中对其“填补”直至完整,这就是“留白效应”。[5]73-75人们在获得某件特别的新物品之后,总愿意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其他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这就是“配套效应”。[4]-

这两个规律是我们日常完成事情的动力和方法。人性化探究方法论意义:通过设置探究中的“留白”,激发学生为了去“填补”而形成的学习动力。然后引导学生在原有或已知内容及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配套”,找到未知的“留白”内容,解决问题。

由此可建构激发学生探究驱动力和寻找未知信息思路的人性化探究模式,操作程序如下:提出问题—留白—配套—解决问题。

例如,在探究“活塞式抽水机的建构”时,师生一起根据大气压原理找到用吸管、活塞提水的办法。但抽水机是可以连续提水出水的,从而形成一个“留白”问题:如何实现连续提水出水?学生对此产生极大兴趣,为此设计并配备了单向阀、手柄等装置,实现了连续提水出水功能,从而完成活塞式抽水机的建构。

人生会遇到许多信息不全而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应积极根据已有信息进行科学“配套”,找到未知信息,实现问题解决,这是人的生存素质之一,本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这种素质。

5.犯错示弱—纠错帮助探究模式

一个机构结构层次过多,就会出现臃肿、效率低下、*令不通的现象,这就是“帕金森定律”。[4]-但由于行*干预少,反而可以让底层专业人员自由发挥创造力,这是帕金森定律的一个积极推论。生活中,近乎完美的人往往并不受人欢迎,而那些虽然优秀但偶犯小错的人,则更容易赢得人们的喜爱,这就是“仰八脚效应”。[6]在斗鸡比赛中,最强的斗鸡往往会装作呆头呆脑以麻痹对手,然后找准时机,一招制敌,这就是“斗鸡博弈效应”。[5]11-14

这三个规律在人生中司空见惯,许多人运用它们来解决问题、与人相处和应对竞争。人性化探究方法论意义:若教师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会影响学生自主发挥;若教师在许多小问题上“不小心犯错”或“浑浑噩噩不明白”,形成探究教学中的帕金森现象,就会引起学生想要帮助教师的强烈愿望。这样,在帮助教师纠错和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自主地、真正地进入了学习和探究之中,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由此可建构充分实现学生自主的人性化探究模式,操作程序如下:提出问题—犯错示弱—纠错帮助—解决问题。

例如,在探究“液体质量的测量”时,教师故意要将液体直接倒入托盘测量,学生纠错并建议盛在烧杯中。于是教师将部分液体倒入烧杯中,测量后将液体倒回去,再测量此时的空烧杯质量。学生再次帮助教师,建议先测量空烧杯质量……这样,学生在不断帮助教师纠错的过程中,获得了测量液体质量的正确方法。

人生中许多问题仅靠个人无法解决,我们可通过刻意犯错、示弱来博得和寻求别人的主动帮助,从而解决问题;我们还应注意不要轻易落入别人刻意设置的帕金森陷阱中,这是人的生存素质之一,本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这些素质。

6.高目标—分解探究模式

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实现了目标的一部分,这就是“吉格勒定理”。[4]28-30事前拟定好行动计划、步骤,做起事来就会自如高效,这就是“布利斯定理”。[4]26-28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往往更容易完成,这就是“马拉松效应”。[5]-过难的事情让人备受挫折,过易的目标又没有挑战性;只有那种“跳一跳,够得着”的事情才最有吸引力,这就是“篮球架效应”。[7]

这四个规律是我们日常树立目标、制定方案、分解问题、设置问题的重要法则。将其组合在一起,形成规划问题的一整套人性化思路和探究方法论意义:教师通过吉格勒定理引导学生挑战自我,将目标做大,然后通过布利斯定理引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通过马拉松效应和篮球架效应将大问题、高目标分解成一系列“最近发展区”小问题,从而为探究实施做好充分准备。当学生最终完成高目标的探究时,其成就感必然是巨大的。

由此可建构培养学生将事情做大以及制定周密计划的人性化探究模式,操作程序如下:提出问题—高目标—分解—解决问题。

例如,在探究“温度的测量”时,教师引导学生将温度测量问题变成高目标——制造并使用温度计。为实现该目标,学生将其分解为几个连续小目标:测量原理→基本结构→细节结构→制定规则→应用规则。按上述思路,学生首先找到利用液体热胀冷缩作为测量原理;然后制造“小药瓶温度计”;再进行缺点列举完善细节构造,建构出液体温度计;再制定温度计使用规则;最后运用规则进行温度测量。由此完成温度测量的整个探究过程。

人生应该有远大理想和目标,但这些目标不能只是空想,应将其作为前进的动力,设计出周详的行动方案并付诸行动,这是人的生存素质之一,本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这种素质。

四、用人性化探究模式打造人性化探究教学过程

利用心理学效应建构出人性化探究模式,让我们拥有了一系列建构人性化探究教学过程的有效工具。如何利用它们建构人性化的探究教学过程呢?

一种探究模式只能解决一个(一类)探究问题或一个探究活动的部分问题。如上述“高目标—分解探究模式”,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提出探究课题、规划探究方案和步骤,但每个步骤如何具体操作,该模式显然无力解决,必须寻求其他探究模式的参与。乔伊斯和卡尔霍恩曾说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多种教学模式的组合体。”[8]真正的人性化探究教学,也需要多种人性化探究模式组合才能实现。

(一)探究模式的组合方式

1.复制式组合

将同种模式自身的环节复制,可让这种探究模式的功能得到多次重复发挥。将“北风—南风探究模式”进行复制式组合,可形成如下组合探究程序:提出问题—北风—南风—北风—南风—解决问题。

该程序可让学生多次从正反方向或不同角度思考,有利于探究的完成。在探究“大气压的测量”时:学生由覆杯实验得到启发,让大气压通过纸片“上托”液体进行研究,但发现极为不便,于是变“上托”为“下压”,将水柱倒插入水槽中研究。但发现不断增加水柱高度,仍得不到结果,于是学生再变换角度,将水换为水银,最终找到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串联式组合

将不同模式如同串联电阻一样组合在一起,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探究功能依次运用,增强其效果。将“怀旧—迁移探究模式”和“舍—得探究模式”进行串联式组合,形成组合探究程序之一为:提出问题—怀旧—迁移—舍—得—解决问题。

该程序告诉我们,当仅靠怀旧迁移旧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还需大胆舍弃某些因素去获得有效思路。在探究“密度计的建构”时:为了设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学生回忆以前看到的船从河水行驶到海水的变化情况,考虑通过同一木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比较液体密度大小。但由于木块在不同液体中浸没的体积差别微小,无法准确比较,因此还必须“舍弃”木块横截面积大小,将其变成长条形状,“放大”竖直方向的变化,最终制成密度计。

3.榫卯式组合

将不同模式的环节交叉在一起,两种或多种模式如同“拌凉菜”一样混合,可同时运用多种探究功能去解决问题。将“北风—南风探究模式”和“留白—配套探究模式”进行榫卯式组合,形成组合探究程序之一为:提出问题—北风—留白—南风—配套—解决问题。

该程序告诉我们,先用一种方法或思路研究问题并引出“留白”问题,变成学生进一步探究的驱动力,然后激发他们用另一种方法或思路进行“配套”研究,最终解决问题。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时:学生先用实验方法找到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的定性关系,由此自然形成“留白”问题——究竟有怎样的数学关系?然后引导学生用数学拟合方法,将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以及重力常数三者“配套”成一个力,形成假说——浮力大小可能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得到阿基米德原理。

4.套箱式组合

将不同模式的环节套叠在一起,两种或多种模式如同“炒热菜”一样融合,形成探究功能有机叠加的整体。将“高目标—分解探究模式”和“怀旧—迁移探究模式”进行套箱式组合,形成组合探究程序之一为:提出问题—高目标—分解(怀旧—迁移)—解决问题。

该程序告诉我们,提出高目标之后,需要通过回顾旧知识,才能找到分解目标、规划方案的办法。在探究“欧姆定律”时:教师鼓励学生将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变成高目标——找相关规律并建构关系式。然后引导学生将研究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关系的方案迁移过来,形成两个控制变量的小课题,分别研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最终组合得到欧姆定律。

(二)人性化探究模式的自由组合——建构最优化的人性化探究过程

可见,探究模式的各种组合,可解决更多的人性化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并使探究过程更加具体和优化。若同时运用多种组合方式,将众多心理学效应探究模式进行自由组合,就有望解决人性化探究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设计出与该探究问题最为“熨帖”的探究教学方案,形成最优化的人性化探究教学过程。

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例,可将前面的六种人性化探究模式自由组合,形成如下组合探究程序:留白—提出问题—配套(高目标)—怀旧—迁移—分解—犯错示弱—纠错帮助(舍—得)—犯错示弱(北风)—纠错帮助(南风)—北风—南风—解决问题。

表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模式组合体

人是感性和理性的共同体,真正的人性化探究过程中还应包含理性化探究因素。如上述探究过程中通过“怀旧—迁移探究模式”找到的思路,还需运用“类比—建构探究模式”形成具体模型和假说;对于形成的模型,也可运用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建构的“猜想—反驳探究模式”进行初步讨论……因此,最终形成的最优化的人性化探究过程,必定是诸多人性化探究模式与理性探究模式的有机结合。这才是符合人性思维的探究过程,也才能真正与人生中的各种事件高度一致。

五、结语

当前,深度学习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途径[9]。显然,仅靠传统理性探究教学达不到深度学习的要求,而通过心理学效应打造的人性化探究模式及过程,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将学习主题变成具有“挑战性”的高目标,并合理规划行动方案。通过各种人性化模式自由组合形成的人性化探究过程,能让学生将情感与探究过程融合,实现“全身心积极参与”,并最终真正实现物理学科的深度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赞科夫.教学与发展[M].杜殿坤,张世臣,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3]徐建敏,管锡基.国内外当代教学理论简明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42.

[4]李原.墨菲定律[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5]张弛.开窍心理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6]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王佳.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8]布鲁斯·乔伊斯,玛莎·韦尔,艾米莉·卡尔霍恩.教学模式:第8版[M].兰英,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序言.

[9]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32.

TheConstructionofHumanizedInquiryTeachingModel

——Theconstructionofphysicalinquirymodewithpsychologicaleffects

WangPing

(QingdaoInstituteofEducationalSciences,ShandongProvince,Qingdao,Shandong)

Absrtactsychologicaleffectdescribesthelawthatpeoplefollowinsociallife,andasamethodofinquiry,itcanconstructthehumanizedinquiryteachingmode.Theorganic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