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湿疹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839605.html来自一名活色生香的心理咨询师整理
刘熹微
No.36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personality)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
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
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
各人在进行心理活动的时候,都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特点。
有的人善于记住事物,有的人容易记住抽象的概念;
有的人思维敏捷,有的人思维迟钝;有的人脾气大,有的人温和;有的人意志坚强,有的人意志薄弱;有的人大公无私,有的人自私自利。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特点,这些独特的心理特点构成了每个人独特的心理面貌。
心理学家需要回答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种类,它们是怎么形成的,什么因素影响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有没有办法对这些差异进行测评等。
个体之间的心理面貌上的差异,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上,就是人的需要和动机的差异;
表现在从事时间活动上,就是人的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心理品质方面上,就是人格的差异。
二、人格的特征
特征
人格是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代表人类灵*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人格的特征主要有四个,它们分别是人格的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
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
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约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
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既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
人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统合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
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
功能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当人格功能发挥正常时,表现为健康而有力,支配着人的生活与成败;当人格功能失调时,就会表现出懦弱、无力、失控甚至变态。
稳定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
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
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三、人格的结构
艾森克理论的许多观点得到了研究证据的支持。
但是,近年来,多数人的意见认为五因素可以最好地描述人格结构。
如下表所示,五因素模型包括五个维度,这五个维度非常宽泛,因为在每个维度中都包含许多特质,这些特质有各自独特的内涵,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五因素模型
因素
双极定义
外向性
健谈的、精力充沛的、果断的/安静的、有保留的、害羞的
和悦性
有同情心的、善良的、亲切的/冷淡的、好争吵的、残酷的
公正性
有组织的、负责的、谨慎的/马虎的、轻率的、不负责任的
情绪性
稳定的、冷静的、满足的/焦虑的、不稳定的、喜怒无常的
创造性
有创造性的、聪明的、开放的/简单的、肤浅的、不聪明的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说一个人人格高尚,富有人格魅力,这样的用法其实并不是心理学所用的人格涵义。
心理学说的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它本身没有评价意义。
扩展资料:
人格发展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
强大的内在驱力塑造人格并引发行为,这种观点在所有心理动力学的人格理论(psychodynamicpersonalitytheories)中都很普遍。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的核心是一个人思想中的各种事件(即内心事件,intrapsychicevents),这些事件是产生行为的动机。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意识到这些动机;然而,某些动机也会产生在非意识层面。
心理动力学理论的本质就在于对这些行为产生的内在来源以及这些内在驱动力之间冲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