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0个孩子中就有1个,成绩差的根源竟是它 [复制链接]

1#

孩子学习不好,有可能真的不是他的错。我们需要重视的不是成绩本身,而是成绩反映的问题。我们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

“学习障碍”并不罕见,而且有很高的患病率,平均下来,每十个孩子中就有一个。但为什么我们很少遇到或听说这样的孩子呢?知乎上有一个神答复:“在我国,各种障碍都是一种问题——笨!”

上一篇文章,我们科普了什么是学习障碍,什么是读写障碍。这一篇文章我们将一起学习什么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结合个案分析如何去干预。

注意力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是针对有意注意而言的。有意注意,是指有意识地、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像是阅读、学习、做功课、训练等。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地、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

(二)什么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患有ADHD的儿童没办法集中注意力,表现出过度兴奋且通常无法控制自己。据估算ADHD严重影响全球5%的儿童,年龄在3到17岁,男女患者的比例大约为3: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原因:

ADHD是由于大脑内神经化学递质失衡引起的,有学者提出了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5-HT)假说,但尚没有哪一种假说能完全解释ADHD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通常情况下,大脑中不同脑区间神经元的连接互动会帮助我们完成感受、认知等一系列行为。其中,多巴胺和去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在执行力、动力的产生和奖赏机制的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对于ADHD患者来说,他们大脑中这个互动的系统出现了故障,多巴胺和去肾上腺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因此,他们很难去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和注意力。

在精神疾病的诊断手册中,ADHD被定义为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是脑部发育的问题,有新的研究指出,ADHD的患病与基因有关,有75%的患者来自于遗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典型症状:

ADHD的核心症状包括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可伴有发呆/拖延、持续利差、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

ADHD于儿童期发病,但青春期(40%-70%)和成人期(30%-50%)后仍可表现出相应症状。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

ADHD的诊断以DSM-IV《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为参考标准。

(1)起病于7岁前,症状至少持续六个月。

(2)以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好冲动为主要临床表现。

(3)对社会功能(学业或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

(4)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发育障碍、情绪障碍等。

(5)临床分型有3种: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混合型。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

一种是针对ADHD核心症状的多种模式治疗:药物治疗、行为治疗、感觉统合治疗、综合干预、家庭照护等。

另一种是针对ADHD相关损害的干预:学习困难的干预、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心理调节的干预等。

(1)家长们不要乱给孩子贴标签。对于疑似多动症的孩子,医院或相关专业机构去做诊断。已经确诊多动症的孩子,要尽早干预。

多动症的最佳治疗期是2-6岁,及早发现和诊断,这时很多孩子是不需要药物治疗的,只要心理和感统治疗。但如果拖到严重了,再去干预,可能就需要药物治疗了。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医学界都以为,那些患有ADHD的儿童长大后自然就好了。但现实是,有2/3的人会将这一疾病带入成年,在我国,保守估计,成年ADHD的患者数量超过万人。

(2)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需要的干预方案也不同。如果医生要求药物治疗的,家长需严格遵守医嘱,不能擅自给孩子停药、加减药量。

美国4到17岁的儿童,被诊断为ADHD的占11%,其中43%的儿童使用药物治疗,还有相当比例的儿童药物和行为治疗结合进行。

有些家长拒绝让孩子吃药,因为担心副作用,担心一旦吃药了就要终身服药。但对于一些孩子,药物治疗是必须的。

(3)感觉统合治疗、学习困难的干预、社会适应能力的干预、心理调节的干预,也可以帮助大部分孩子减轻ADHD带来的损害。

(4)家庭的照护也很重要。

①孩子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家长要避免打扰孩子。

②从小培养孩子善始善终的习惯。

③帮助孩子养成自制力。

④多陪孩子运动,引导孩子把多余的精力发挥出来。

⑤把日常学习或作业,分解成小任务,科学地参考孩子的注意力可集中的最长时间来设置学习时间。

⑥让孩子学会自我承担:自己的行为是需要承担自然结果的。

⑦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去训练注意力的各维度的品质,提升专注力。

下面结合一个案例,从学习困难的干预角度,给予ADHD儿童专业的训练和帮助。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也是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健康问题之一。ADHD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无知。请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请千万不要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

—END—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