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已经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近日,有市民
工作场所重症中暑相关事宜...
在此提醒各位市民、各用人单位:
谨防高温中暑!
中暑高危人群
高危行业和岗位:
建筑工、环卫工、清洁工、巡线工、码头装卸工、交警等露天作业岗位和铸造工、锅炉工、烧窑工、吹玻璃工、厨师等高温作业岗位。
还有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本地区曾发生园林工、木工、铸造工等中暑的案例。
高危人群:
患有未控制的高血压、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控制的糖尿病、全身瘢痕面积大于等于20%、癫痫等人员,均为高温作业禁忌症,不能从事接触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环境中的新入职员工也是中暑的高危人群。
中暑症状
①中暑先兆与轻症中暑
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常常提示中暑先兆,症状进一步加重,会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细快、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②重症中暑三个类型
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好发于四肢肌肉和腹肌等,患者意识清。
热射病:热射病称为中暑性高热,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早期大量出汗,后无汗,伴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预防中暑相关措施
工程控制措施
①降低人体产热:
降低劳动强度,重体力劳动使用机械辅助工具。
②减轻热辐射:
设置隔热屏。熔炼炉等使用隔热墙体,金属反射屏障、操作工穿热反射服、增加辐射热源和操作工之间的距离等。
③降低传导热:
如果空气温度低于35℃,应增加空气流速,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舒适透气、相对宽松的短袖衣物,有利于出汗最大化、蒸发降温。
如果空气温度高于35℃,应降低工作地点的空气温度,在允许汗液自由挥发的前提下,尽量穿浅色长袖衣和长裤,有利于适度降低皮肤表面的气流速度,从而低热传导、预防中暑。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①热习服:
也称为“热适应”。接触高温最初的7~14天内,在热环境中逐渐增加热暴露时间;新工人,热环境工作的第一天,接触时间不高于平日工作时长的20%,以后每天增加不超过20%;对于有热环境工作经验的工人,重新接触热环境工作的第一天,接触时间不超过日常工作时长的50%,第二天60%,第三天80%,第四天%。
②调整工作时间:
缩短每次热暴露的时间,多次短时暴露比一次长时间暴露要好;尽可能将热作业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时候开展。
③预防缺水:
鼓励工人每天多次喝水,预防缺水。工人可参考尿液的颜色来确定是否缺水,见下图:
图1尿液颜色图
(图片来自职业安全卫生网)
④休息恢复:
工作场所设置空调休息室,或者遮阳休息区。
⑤医学监护:
做好高温作业上岗前、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⑥防中暑教育培训:
对热环境工作的工人进行培训。使工人认识中暑早期症状、中暑原因、处理程序、预防措施、中暑的其他危险因素(如药物、酒精、肥胖等)、热习服(热适应)的重要性、立即上报自己或工友中暑早期症状的重要性等。
个体防护
使用气冷、液冷或者冰冷服,反射服或反射围裙。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
①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②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③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附: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年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职健函〔〕?号)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