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面对孩子的自伤行为,可以试着这样做 [复制链接]

1#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本期分享:

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门诊中,

我们遇到越来越多伤害自己身体的孩子,

有的孩子划伤自己的手臂,

有的孩子用指甲抠自己的皮肤,

累累伤痕触目惊心。

不少家长因此而非常担心:“我的孩子是不是得了抑郁症?”、“我该怎么办?”

自伤行为目前在青少年中有一定的发生率,并不是所有的自伤行为都意味着抑郁症的发生,作为一种特定的现象,与孩子的情绪困扰非常相关,家长需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和及时处理。

什么是自伤行为?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一种不以自杀为目的地、直接地、故意伤害自己身体,而不被社会和文化所认可的行为。

自伤行为有哪些表现?

自伤行为包括刀割、用力抓、击打自己、干扰伤口愈合、咬、烧灼、在粗糙表面摩擦皮肤、在身上雕刻、用针扎、吞咽危险物品、拽头发、拧等多种形式。

自伤者的心态

总体而言,自伤者的心态如下:

陷入困境,对自己的生命无法找出答案;

无助与绝望的心理状态;

对某人采取的报复行为;

获取注意/促使对方转移注意;

感到疲累,无力再坚持下去。

选择自我伤害的人其核心特征是情绪管理障碍,他们选择了一种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

多数情况下,他们将自我伤害作为一种降低强烈情绪困扰或消极情绪的策略。

自伤行为可以作为一种“分心”方式,使个体将注意力转移到与自伤相关的身体感觉上,中断情绪过程,在短时间内能有效的缓解压力。

面对自我伤害的孩子,大人常常很疑惑:那么多方法,孩子怎么就选择去伤害自己呢?

因为简单好用,够直接,也够激烈。

改变,并不比伤害自己来的容易。

自我伤害者通常自我效能感较低,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但都要去主动学习,努力练习,这就要求孩子本身有向好的动力,时间长不说,还不一定管用......

相比之下,自我伤害这条路径看上去就容易多了。

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去帮助他们呢?

首先,家长需要与心理医生充分沟通,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法,并且积极随访。

有医院就可以了,这是不对的!

在一段时内,家长都需要和医生、老师,甚至更多的人合作来解决孩子的情绪困扰。

自伤行为未必需要住院治疗,家长面对孩子在家里需要做些什么?

一、自伤行为本身与情绪问题相关,而与抑郁障碍未必有十分的连接。因此,要非常重视,但不需要过于担心。

但另一种极端是,青少年反复的此类行为,家长会认为这是“作”,而这样的想法和情绪是最需要注意和避免的。

孩子们面对的是情绪的激烈波动,家长保持理解,保持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自伤行为改善的基础。

二、虽然青少年的自伤行为并不一定带有自杀的意图和想法,必要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建立安全协议,提议当孩子的情绪不佳,有自伤想法时,应首先告知可信任的成人。

将刀片等自伤相关的物品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让孩子不能随意获得自伤的可能性,也会减少自伤的发生。

三、当孩子有比较明显的自伤行为,有些家长会采用无条件让步的方式。

事实上,家长的无条件退让是会带来进一步问题的。

在孩子出现自伤行为之后,家长需要重视孩子的情绪,但对于孩子的行为仍然需要有原则,有指导。

四、家长可以去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孩子容易出现自伤的行为。

这种观察不仅有利于对医生进行病情汇报,而且能帮助家庭和青少年增加对自身的了解。

五、自伤行为是情绪调节困难的表现之一,建议和寻找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也是家长可以尝试的一步。

想一想自己的情绪出现问题时,一般会怎样去自我调节,给孩子提供这些选择,或者通过电视、书籍等方式,获得更多的情绪调节策略。

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定的药物可以治疗青少年的自伤行为。

因此,和医生沟通,了解每种药物的治疗目标,及时报告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及时配合医生调整用药,对孩子的总体康复有利。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和分享”,让更多人看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