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崔永玲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102986.html在我的日常心理门诊工作中,经常会接待新手妈妈的咨询。困扰新手妈妈的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产后抑郁情绪之外,还有一部分存在轻重程度不一的焦虑情绪,而惊恐发作就是一种急性而严重的情绪反应。
最近就有一位喂养孩子将近2年的全职新手妈妈来诊,这位妈妈从最开始怀孕时就开始担心孩子会发育医院产检、网络咨询,总是不放心医生的检查和诊断结果。
孩子出生后又开始担心自己会照顾不周,担心孩子会发生各种意外、担心孩子患重病;孩子的正常生长变化也认为是异常或者严重的疾病,频繁带孩子就医、网络咨询或者自行在网上查找资料;担心孩子睡着会发生窒息因此会频繁观察孩子;孩子学会爬行和走路后,即便把家中孩子可以触及到的存在有安全风险的物品都清理干净确保安全,但仍不放心,需要时刻确保孩子在自己伸手可及的范围内,家人带孩子自己也非常不放心。
这样持续的担心紧张,让这位妈妈渐渐不能正常睡觉、放松、休息,不能安心的吃一顿饭,时常会觉得身体疲倦、腰酸背痛,头晕头痛,与家人的关系也逐渐紧张,由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也渐渐远离了自己的朋友圈。
持续的心理和身体耗竭,最终让这位妈妈在2周前陪伴孩子午睡时,突然感受到心慌、胸闷,呼吸急促,觉得胸口被一块大石头压着透不过气,接着开始全身冒汗,下床在房间走又感觉头晕目眩,躺在床上又烦躁不安,感觉自己快要失控、发疯了,伴随而来的窒息感让自己如同在与死神挣扎,脑子里全是自己心脏病发作后没有抢救过来的画面,身体强烈不适的感受持续了10余分钟后能慢慢平复,但恐惧、无助、孤独感一直持续到老公从医院急诊就诊。
医院全身检查排除了各种身体疾病,但这位妈妈仍然无法安心,不敢独自带小孩,担心窒息感会再次出现,怕自己发生意外后不能及时得救,寝食难安。
这位妈妈所经历的突然出现的烦躁不安、心慌胸闷、气促、出汗、濒死感,是急性焦虑发作的典型表现,通常也称为惊恐发作。
发作突如其来,让人极度痛苦,首次经历惊恐发作未及时干预治疗的人群,可能会在随后的1周或数周再次发作,并且会经常担心下次的发作。
反复发作可持续数周至数月,甚至长达数年,会竭力想逃避诱发其发作的场所,或迫切寻求帮助、陪伴,以防崩溃、失控或心脏病发作,比如这位妈妈在家中独自带孩子时出现惊恐发作之后,不敢再独自带小孩,有些在火车上出现惊恐发作之后就回避坐火车等。
图源
pixabay
诱发惊恐发作相关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
与遗传因素有关
大量研究表明,如果一级亲属中有患惊恐发作者,那么其惊恐发作发生率要比普通人群高,但虽然与遗传基因相关,并不代表全部。
与脑内“恐惧网络”有关
惊恐障碍患者脑内可能存在与恐惧相关的神经网络,以杏仁核为中心投射到下丘脑和脑干的神经网络过度敏感,可能与惊恐发作的出现有关。
与环境因素有关
早期父母依恋关系破裂与惊恐发作的形成有关,比如10岁前母亲去世的成人患惊恐障碍的比例是普通人的7倍,10岁前与父母分离或分居的成人患惊恐障碍的比例是普通人的4倍。
同时,儿童或成年期的负面生活事件也与惊恐障碍的发生相关。
与既往心理状态不稳定有关
既往如果有过心理疾病发作,可能会对环境变化更敏感。例如既往如果存在焦虑障碍没有及时干预治疗,在环境变化、体力消耗、压力过大时容易诱发惊恐发作。
上文中的全职妈妈,孕产期就已经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但未及时治疗,在适应产后生活及产后照顾孩子体力耗竭的情况下容易诱发出现惊恐发作。
图源
pixabay
出现惊恐发作体验后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01
首次出现惊恐发作体验
由于惊恐发作核心和典型的心理症状是感觉“快要失控”或“发疯”,身体感觉是严重的心脏和神经系统症状,与很多躯体疾病的表现相似,如心功能不全、哮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低血糖、高血压、甲亢等。
因此,首次体验到惊恐发作症状时,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排除身体器质性疾病后,才考虑为单纯的惊恐发作并干预治疗。
由于首次出现惊恐发作后的人群有一部分会将注意力集中于担心再次出现惊恐发作及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