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 http://www.0594ptaf.com/m/从放心到放手
从放心到放手那“温柔的一推”。它足够温柔,带着父母满满的爱,不会让孩子感觉被抛弃和被拒绝;同时它又足够有力,带着父母充足的信任,让孩子能够下决心离开父母的怀抱,自己去尝试挑战未知的世界。
无数多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分开,为了日后更好地分开,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独立于天地之间。就像《亲爱的小鱼》里那只小猫对小鱼所说:“总有一天,我亲爱的小鱼,你会大得没法再呆在小小的鱼缸里。我会把你带到大海边,看你自由地离去。”
因为爱,父母总是愿意孩子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但是啊,也有放不下心,放不开手的父母。让我们记住希尔弗斯坦在《桥》里所写的:“这座桥只能把你带到半路,你必须自己走完剩下的几步。”孩子总有一天会面临自己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我们早一天放心放手让孩子学着自己走,孩子就会早一天从踉踉跄跄到稳稳当当地走,到自信从容地自己走完剩下的那些步子。
培养孩子独立之妙招一
循序渐进常引导,充分信任多表扬
不知道你的孩子是否自己乘车外出过,很多孩子小时候都经历过和《亚瑟小子系列:自己去上课》书中描绘的场景。
亚瑟和巴斯特第一次自己坐公交车去游泳馆上游泳课。一开始,两个小家伙觉得很好玩,可是上车后因为打瞌睡坐过站了。本来他们是去打电话,可是看到那么多好吃的,忍不住买了这个又是那个,吃得差不多了才想起时间已经晚了,课是上不了了,那就坐公交车回家吧。一掏口袋,两个小家伙傻了,钱已经花光了。不过,他们的诚实和礼貌帮了自己,公交司机不仅送他们回家,还把电话借给他们打回家,省得父母着急。
著名的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说过:“人,生而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如果移除了障碍,人自然地会发展为成熟的、充分实现自我的个体,就像一颗橡树籽成长为一株橡树。”亚瑟的父母就敢于帮助孩子移除障碍,给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不过我相信,当亚瑟父母同意孩子自己去上课时,他们一定之前教过孩子良好的品德和必要的技能。所以,当孩子回家时,妈妈说:“我的宝贝你自己想办法回家,真聪明。”爸爸说:“爸爸妈妈都为你骄傲。”
冰心老人曾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这可以理解为不包办,不包揽,不代劳,而是要放心,要放手,给孩子独立自主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孩子的成长是属于他自己的,无可替代,最终要靠自我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有了较强的独立性,孩子愿意自主、自立,才能使得身体、智力、情绪都有较好的发展,才有助于养成孩子独立、负责的态度。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像《亚瑟小子系列:自己去上课》那样,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从小到大要学习很多知识和技能,有些事情不让他亲手做一次,就永远不会。
孩子的独立性是需要逐步培养的,父母要抓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就像《小皮斯凯的第一次旅行》里皮斯凯的爸爸,在这个关键期他告诉小女儿皮斯凯说:“爸爸和妈妈,还有我们的爸爸和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一个人出去旅行,寻找自己住的地方啦!”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责任。然而,父母不是把孩子推出去不管,而是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那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礼貌地跟邻居打招呼,当树木和河流说‘同意’,你就可以住在那儿了。”
但是,成长的路也不会一帆风顺,就像小皮斯凯,第一次离开家外出谋生了,在城市安家被赶走;在风口安家打扰了树,帐篷差点被刮走;在小河分叉口的洞穴,被雨淹,被浪卷……在危险中,她努力救了一些虫子,那是萤火虫!她追随着萤火虫找到了一个树洞,在黑暗的树洞里,萤火虫为她带来了光亮。第二天早上,皮斯凯想起了爸爸的嘱咐,礼貌地征得了大树的同意后,自己动手建造了一个自己的也还算舒服的家,伴随而来的是自信与成就感。孩子有了自信,学习愿望就会更加强烈,就会养成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孩子独立成长的路上,除了技能,那些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想想亚瑟的主动求助和诚实相告,得到了司机叔叔的热心帮助;想想小皮斯凯的乐于助人和善良友好,让她有了萤火虫、乌鸦和卡茨大伯等好朋友,朋友的帮助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
妙招一操作细节:
当孩子遇到困难向父母求助时,父母可以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孩子,然后和颜悦色地说:“你想想看怎么办?”“你一定有好办法!”
当孩子尝试解决问题时,哪怕方法很幼稚,父母也要发自内心地鼓励孩子:“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试试看!”“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绝对想不出这么好的办法!”
当孩子取得一点成效的时候,要给予积极反馈:“你怎么这么快就搞了一半了!”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肯定他努力的过程:“虽然没搞好,对你这个年龄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培养孩子独立之妙招二
无微不至效果差,挫折困难促成长
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的两大因素,第一是基因,第二是环境。基因决定发展顺序,环境决定发展水平。换句话说,孩子的成长发育有自身的阶段性,什么时候发育什么,由基因决定。这个阶段的特质发育得好不好,由环境决定。
父母需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的成长阶段和特点,在不同的阶段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帮助孩子移除阻碍孩子成长的障碍。
孩子在成长到16到24个月的时候,会出现人生的第一次逆反期,让他往东偏要向西,让他打狗偏要骂鸡,父母会觉得这孩子怎么突然不听话了,其实这是孩子迈向独立的第一步。孩子逐渐具有了自我的意识和独自行动的能力,想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想法去探索世界,但是他还不够强壮,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会遇到很多挫折,会吃很多苦,就像《小不点走丢了》中的小象小不点,就像《小皮斯凯的第一次旅行》中的小皮斯凯,就像《我和老爸》中的小恐龙罗力,可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孩子渴望成长的脚步。
父母要清楚地知道这是孩子成长中必然的阶段,正确的做法就是给孩子“温柔的一推”(Agentlerpush),鼓励孩子独立处理可能遇到的困难,引导孩子去探索世界,去独立完成任务。所以《亚瑟小子系列:自己去上课》中父母让亚瑟自己去上游泳课;《小皮斯凯的第一次旅行》中爸爸告诉这么大已经是自己独自出去旅行的时候了;《勇敢的艾琳》中妈妈虽然担心,但还是同意了孩子的请求。
要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就要做一个放心放手的父母,而且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做“直升机父母”,永远盘旋在孩子的上空,不给孩子任何独自成长的机会。
案例
也许大家还记得年2月发生的一件震惊全国,又令人痛心和深思的硫酸泼狗熊事件吧?刘海洋,清华大学电机系大四学生,在动物园用硫酸泼狗熊被刑拘。
我们看看刘海洋的成长经历吧!从小非常听话,没有任何违纪行为,性格温顺,品学兼优,事发前已被推荐为本校的研究生,前途似乎很光明。再深入探究刘海洋的成长经历——跟随单亲妈妈生活,妈妈对他有严格的限定,上学走哪条路,走马路的哪一边,从哪个路口过红绿灯,放学回家做作业的时间等等,一丝一毫都不能有差错。有一次他放学没有及时回家做作业,而是和同学打雪仗玩,结果被妈妈整整骂了一夜。刘海洋顶着乖孩子的光环,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考入清华大学。
他是北京人,两个星期回家一次,每次回家的时候,都是妈妈骑自行车到学校门口等他,两人一起骑车回家。返校的时候,妈妈骑车把他送到学校门口。除了学习,妈妈代替他做了所有他应该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也剥夺了他独立探索的权力。但是,孩子对成长的渴望和探索的本能,就像埋藏在地底下的火山熔岩,是无法遏制的,积蓄到了足够的能量,是一定要喷发而出的。刘海洋拎着硫酸泼狗熊后,警察询问他这么做的动机,他说听说狗熊的嗅觉很灵敏,想用这种方式验证一下。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想,他妈妈把所有正确的事情都做完了,他只能去做错误的事情。
这个案例可能比较极端,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特别是妈妈,在面对孩子时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孩子吃饭撒得到处都是,就不让孩子自己吃;孩子系不好鞋带,就不让孩子自己穿鞋;孩子睡觉掀被子,就不让孩子自己单独睡;孩子洗澡洗不干净,就不让孩子自己洗;有人问孩子问题时,家长抢着替孩子回答;家长自己觉得冷的时候,一定要为孩子加衣服……
这一类家长被称为“直升机式妈妈”,因为她们就像直升机一样随时悬停在孩子的头上。孩子刚遇到一点困难,还没来得及思考和尝试,妈妈就立即空降下来,帮助孩子解决。看起来是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其实是干扰和阻碍了孩子成长的过程。
怕孩子犯错误,怕孩子有危险,于是包办了孩子所有的事情,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顺利地成长,结果适得其反。
孩子独自做事时,父母要做的是告诉孩子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教给孩子基本技能,剩下的交给孩子自己去尝试,去解决。就像《小皮斯凯的第一次旅行》中的小皮斯凯,出门前自己一遍一遍地检查行李,而爸爸只是告诉她,最重要的是安排住所的时候,要有礼貌地和邻居打招呼,取得别人的同意才行。
妙招二操作细节:
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做事或读书时,大人要退远一点,不要打扰孩子,哪怕到了吃饭或者睡觉的时间。在这个时刻,任何事情都没有孩子集中全部注意力处理的那个问题重要,孩子此时此刻做的事,就相当于大人搞科研。
允许孩子一个人发呆,孩子可能什么也不做,静静地想事情,这时大人不要觉得不安或奇怪,这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他在整理自己的思维,不要打搅他,等他长出一口气,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说明他又解决了一个问题。
当孩子出现明显的遗漏或失误时,只要没有太大的危险,家长一定要憋住,不要出于好心提醒他,特别是爷爷奶奶。
不要人为地给孩子制造挫折,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会有足够多的挫折。
培养孩子独立之妙招三
妈妈眼中含温暖,爸爸身上有力量
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时,父亲的角色是不能缺失的。
读这几本书时,请大家留意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亚瑟小子系列:自己去上课》中,亚瑟家的餐厅中有妈妈还有爸爸;《小皮斯凯的第一次旅行》中,小皮斯凯告别时,是爸爸谆谆教导,爸爸和妈妈一起拥抱她;《小不点回家了》中,小象小不点回家后,和妈妈爸爸用鼻子拥抱在一起。这三个场景中都有一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爸爸。
在《爸爸的围巾》中,虽然我们没有看见爸爸,但是,很明显,是爸爸鼓舞着成长中的孩子。这个失去爸爸的孩子阿富,原本是个害羞、缺乏自信的孩子,围上了爸爸的围巾后,就有了自信、勇气和力量。最后,爸爸的绿围巾随风飘走了,留给阿富的是绿色的春天,是努力战胜自己柔弱的内心,努力独立地走出心灵的冬季。当我们读到“爸爸,你不要再担心,就在天上看着我和妈妈吧!”我们的眼睛湿润了,为失去爸爸的阿富难过,为阿富的成长感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信和勇气是他们走向独立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孩子发展独立能力和勇敢品质的过程中,爸爸的作用非常重要。爸爸们不要忘了你的责任!
心理学认为,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是向妈妈学习的,而社会能力是向爸爸学习的。社会能力是指孩子与他人相处的时候,能够知道彼此的边界,能够尊重别人、包容别人、和别人协作,同时也能保护自己。这种能力是孩子将来步入社会的最重要的能力,也是决定孩子未来发展水平的核心能力,它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和学历。在《我和老爸》中,小恐龙罗力第一次独自去冒险,他自己按清单准备物品,不惧危险游泳过河,面对野猪勇敢地发出怒吼。虽然老爸一直在背后保护罗力,但是他表现出的适应能力非常出色。这些能力都是罗力从爸爸那里学来的,爸爸可能不是刻意教给罗力的,但是爸爸用大量的时间陪伴罗力,爸爸和他相处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定对罗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在很多家庭存在着父亲角色缺失的现象。爸爸们忙于生计,忙于生意,忙于应酬,忙于事业,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好不容易回到家,爸爸不是守着电脑聊QQ,就是抱着手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