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陈培刚对我国高师音乐基础课程的反思课 [复制链接]

1#

对我国高师音乐基础课程1的反思:课程文化的视角

作者:陈培刚2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原载:中国音乐教育.11

音乐课程文化关涉音乐知识的权力、话语、价值取向,影响学生音乐价值观的形成。我国高师音乐基础课程由于长期受欧洲音乐文化的影响,其解释性框架和价值判断依据总体上依赖于德奥音乐体系,因而影响了人们对本民族音乐文化价值的判断。这样的高师音乐课程文化无助于推动中国音乐文化主体意识的形成。本文从课程文化的视角对我国高师音乐基础课程进行了反思,探讨了音乐与课程文化的关系问题,提出要重建我国高师音乐课程文化,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开辟新的生存空间,为全球音乐的传播和交流打开视野。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互动认知和互惠发展,建立一种“有根”的音乐课程文化。

单一文化音乐课程文化多元文化理念

课程是对学生实施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形成良好综合性品质的主渠道,是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心环节,具有价值导向性、育人性。高师音乐基础课程是为培养未来音乐教师而编制的核心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未来音乐教师的价值信仰,进而对整个社会的音乐价值信仰产生广泛影响,因此,它对中国未来音乐教育影响至深,其重要性不容低估。高师音乐基础课程承载了什么样的文化、自身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课程,高师音乐基础课程与文化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高师音乐基础课程的教学文化如何,这些问题构成了本文讨论的主题,即:高师音乐教育领域内的课程文化问题。

一、课程文化与音乐课程文化

关于课程文化,目前有很多说法。有的认为:课程文化“包括课程传承的文化与课程本身的文化特性两个方面3;也有人认为“广义的课程文化包括课程物质文化、课程制度文化和课程精神文化,其中前两方面是课程文化的外层,精神文化方面是课程文化的内核”4。有的认为“课程文化就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和教师对知识和经验的共同学习和体验过程”5。还有的学者认为:“课程文化是用文化的眼光认识课程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也是具有实体内容和对象化的文化结构”6,它即是“文化载体,又是文化型式”7。国外学者约瑟夫等总结了关于课程的6种取向,把它们概括为文化。它们分别是:1.工作和生存训练;2.承接圣典;3.发展自我和精神;4.建构理解;5.思考民主主义;6.正视主导秩序等8。从上述观点来看,他们的观点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承认课程文化应该包括课程本身所承载的精神性内容,这种精神性的内容即表现为文化性。本文所称的课程文化主要是指用文化的眼光看待课程传承的文化与课程本身的文化特性。本文所称的“音乐课程文化”主要指高师音乐基础课程所传承的音乐文化以及音乐基础课程在建构教学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文化性特征。

高师音乐课程的文化问题不只是音乐教育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治、权力、文化、价值等方面的复杂问题。

“人们一向认为教育就是为了传播知识和发展能力,而知识不外乎是关于事物的经验和认识,福柯却指出知识的本质是权力,因为权力不仅决定在话语中创造知识对象,而且创造作为现实客体的知识对象,在现代社会中行使权力正是通过知识机器生产方式首先生产知识。”9课程内容是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主要载体,因此有什么样的课程文化就可能导向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长期以来,我们对音乐课程文化的研究还非常薄弱,音乐教育的研究往往过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