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学生数学学习存在心理障碍,学数学有困难 [复制链接]

1#

导语: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期间存在心理障碍,很多初中数学成绩很好的同学,进入高中,第一个跟头却往往栽在数学上。初中阶段最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数学成绩不理想,屡受挫折,实在是伤透了,再加上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到法,从而导致学习吃力或成绩整体下滑。为什么呢?学数学有困难的高一同学应该如何顺利度过适应期?

01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差异分析

1、数学语言抽象程度的突变

中学数学语言和初中有很大不同。中学数学学习起来比较形象。于是到了高一数学立刻触及到抽象的几何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就会非常不适应。

一开始进入高一阶段,需要的思维梯度非常大,以致学生对于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感觉离生活很远。通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减少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训练他们将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相互转化,提高学生的语言“悟”性。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进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和初中阶段有很大的不同。中学阶段,由于许多教师为学生建立了各种数学问题的统一思维模式,如解分式等步骤,因式分解先看什么,然后看什么,最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从而形成了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机械、易操作的定势方法。

中学数学解题思路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个人的思维能力提出的要求更高。这些能力需求的骤然变化,使得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适应,这是造成数学学习心理障碍,形成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诚然,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只要高一学生能够努力摆脱初中数学学习时的思维定势,就可以更快地从经验型抽象思维过渡到理论性抽象思维。

3、知识内容的总体数量增加

中学数学比初中数学知识多,相同的时间要接受更多的知识,理解更多知识点,辅助练习也很多,但消化吸收的时间相应减少。它也使许多学习被动、依赖心理严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高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中考后,有的思想开始松懈,特别在初一、初二的时候并不用功,只是在初三临考的时候,才发奋学习了几个月,甚至错误的认为高一、高二根本不用功,只是在初三临考的时候,就轻而易举地考取高中的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高一、高二根本不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就会上当受骗。

中学数学的难度远不能与初中数学相比,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再加上高考内容来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选拔能力很强,想等到高三临考的时候再努力学习几个月,绝对不可能实现。

对此,在教学上,我们要积极倡导学生在高中定下三年的学习计划:高一打下坚实的基础,顺利度过高二关键期,高三取得好成绩。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数学学习品质,在高中三年中,数学学习各有侧重,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02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

1、依赖性心理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对教师的依赖性,学习上缺乏主动钻研、创新精神。首先,教师希望教师能够归纳总结并一一分门别类地叙述,突出重点和关键;其次,希望老师在讲课时能够全面细致地讲解解题思路并板书清楚,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模仿硬套。

其实,大部分的数学老师也很乐意这道理:不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不布置学生复习资料;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期以来,钻研精神不能发展,创造潜力被扼杀,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消耗。

如果是这样的话,学生就不可能有“高度的学习体验”--强烈的激励情绪,也就不可能有觉察并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创造的乐趣”。

2、定势心理

心态是指人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长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的影响下,学生形成了一套较为稳定的、有目的的、有规律的、有计划的、有规律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方式和惯性。

无可否认,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快速的得到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

3、偏重结论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在学生方面,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只是对答案的对等,比分数,很少见同学之间有深层次的讨论,也不会刨根问底的分析问题,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则较难涉及。

就教师而言,也存在着有意识地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不重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略了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不注重过程,只重视结果。对学生的评价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考虑“数学过程”。对父母来说,更注重成绩和分数,从不过问“过程”。

家长、老师的这些做法无疑助长了中学生数学学习偏重结论的心理。结果,学生们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理解不够透彻、知识理解不全面,不能从根本上意识到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悟结论,导致智慧得不到启示,思维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培养,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不到提高。

结语: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教师、家长、社会等因素,也有中学生自身的因素。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也要兼顾学生的方法指导,重点是引导学生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唯有如此,才能顺利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高一数学教学才能收到实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