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预防是一项长期建设的工程,不仅与学生本人的心理健康相关,而且也关系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我们需要从心理危机的相关理论出发,对正常发展的危机、情境性危机、存在性危机进行阐释,并讨论心理危机类人群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在性格、家庭、适应力与就业方面的表现,最后提出心理危机预防的对策。
01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
常见问题
★
抑郁
无意义感、快乐感缺失、睡眠问题、食欲不振等
焦虑
考试焦虑、社交恐惧、错失焦虑等
各类行为问题
电子设备使用成瘾、攻击行为、使用成瘾物质等
自伤、自杀等
02
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性格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许多因素会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有时会造成性格的缺陷,更严重的会出现认知障碍。常见的不良性格有嫉妒、自卑、暴躁、猜疑、敏感、狭隘、孤僻等,这些偏激性格不仅会影响个体行为的处理方式,而且会对自身的认知产生消极影响。
(二)家庭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原生环境,家庭环境会对人的一生发展都存在影响。家庭人际关系、父母的性格、教养方式都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一个充满暴力、整日争吵的家庭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孤僻的性格,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在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即7岁、11岁、18岁,一定要得到父母良好的指导。对于学生来说,不能忽视素质教育,单纯强调分数并不能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成长,反而会造成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产生挫败感,极易产生心理危机。
(三)适应力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需要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学业等多方面的压力都相较从前变得更大,有些学生出现了对环境的不适应性。特别是第一年,陌生的环境以及学习的自主性都十分考验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适应力、学习适应力,很容易在这个阶段自卑、迷惘。一些学生则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的心理。
03
如何识别学生心理健康危机
社会的多元化及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学生面对学业等多重压力,由此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危机,需要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