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白癜风怎么防止复发 https://m.39.net/pf/a_8428108.html近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的两个小伙子玩大了,因拒绝服兵役被处罚,永久不得恢复原全日制高校学籍,罚款5万元等。#浙江两名高校学生拒服兵役被处罚#
作为一个曾经带过3届新兵的新兵连指导员,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周某、戴某在作“思想退兵”处理前,他们本人是知晓可能面临的后果的。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知道可能面临严肃处理,为什么他们还要坚持拒服兵役呢?要知道,当初报名参军他们可是自愿的。
“迫使”他们出此下策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适应障碍”,他们难以适应部队的新训生活!
“适应障碍”不能简单等同于“不能吃苦”。“不能吃苦”固然是他们难以适应新训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适应障碍”本身作为一种心理疾病,不应该被忽视。
(一)什么是“适应障碍”
百度上对“适应障碍”有一个很准确的解释:适应障碍是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的人格缺陷,产生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以及适应不良行为(如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和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使其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慢性心因性障碍。
换句大白话说,“适应障碍”就是一个人变换生活环境后会产生的心理、生理的一系列应激反应。比如节假日后的所谓“假日综合征”其实就是“适应障碍”的一种表现。
“适应障碍”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理疾病却又普遍被人们所忽视,原因只有一个:“适应障碍”的病程一般约为1-3个月,也有半年以上的,但大多数人经过一段时期以后,终究会形成新的适应。
就好像一个人,从明亮处突然进入黑暗中啥也看不见,但久了也能适应黑暗一样。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生存,大部分人总是能适应过来的。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适应障碍”都能不治而愈,都能以“成功适应新环境”而告终。如果长达3个月,甚至半年还是未能适应的,有可能转化成其他的心理疾病,或者发生自伤、自残、自杀事件。而且,就算是“不治而愈”,但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充满痛苦与艰辛的。
只是这种痛苦与艰辛,往往在“不治而愈”之后,又转化成了人们的“骄傲”,以致于让人们轻易地忘记了,适应过程的痛苦。而这种情况,反过来,越发加重了人们对“适应障碍”这种心理疾病的忽视程度。
除了刚入营的新兵以外,刚则离开部队的复转军人、幼儿园新入园的幼儿、一年级(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新生、新转学入学的学生、刚刚入职的公司职员等群体都是“适应障碍”易感、易发人群。
(二)产生“适应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产生“适应障碍”必然是因为新环境恶劣呗!但事实上,只要是“生存环境变化”都可能引发“适应障碍”,而不一定是新环境的恶劣所致。
比如,幼儿园有好吃的、好玩的、小朋友还多、老师也很友善,新环境这么好,为什么绝大部分小朋友并不愿意去幼儿园呢?
再比如,大家还记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布”吗?他出狱后,按理说,外面的生活环境怎么也得比监狱里面好吧?但“老布”却在重获自由后,遭遇了“适应障碍”,无法真正享受这份自由,最后,留下一句“到此一游”后悬梁自尽了。
所以,“适应障碍”的产生,跟新环境的“客观上”的好坏,没有必然的关系,只与其“主观上”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什么意思?也就是说,“适应障碍”的产生与否,以及严重程度与否,只与当事人对新环境的理解有关。如果当事人,认为新环境是一个“好环境”“宜人的环境”,那么就不容易产生“适应障碍”;相反,如果当事人认为新环境“太难受了”“太不友好了”“无法适应”“生存不下去”,那么,就必然产生“适应障碍”,且“适应障碍”会随着其主观感受的变化而变化。
(三)成年人如何克服“适应障碍”?
成年人在入伍、入学、入职等变换工作、生活环境时,难免会遭遇“适应障碍”的困惑。如何尽快克服“适应障碍”,让自己的生活步入更舒适、更放松、更自由的轨道呢?
1.改变自己对新环境的认知。上文已经说了,“适应障碍”的产生只与当事人对新环境的理解有关,如果我们能够调整自我认知,就可以改变新环境带给我们的感受。
比如:南方的新兵刚刚进入北方的军营,饮食上就会很不习惯。如果我们认为“这里的食物太讨厌了”,就会越发让自己感到难受。相反,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理解“这里的食物是我以前没有尝试过的,我想尝尝不同的味道”,就会感觉好很多。
2.赋予生活新的意义。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后,必然会面临一些出人意料的、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要求和规矩”。对于这些“要求和规矩”,要么按照权威的解释来理解;要么自行赋予“自我激励”的意义。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曾落入纳粹集中营,在那种极其恐怖残酷的环境中,弗兰克尔之所以能够活下来,唯一的秘诀是,他给集中营的生活自我赋予了新的意义: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观察、分析、寻找极少数幸存者活下来的原因。
正如尼采所言:“人知道为什么而活,便能生存。”打败我们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我们对生活的理解。
3.寻求更加广泛的社会支持力量。比如,与同伴、家人、知心好友,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彼此扶持。需要提示一下的是,这个时候,家人、朋友最忌讲道理,认真倾听就好,当事人需要的是共情,而不是说教。
担任新兵连指导员的时候,我每天都会找新兵谈心,很多新兵跟我倾述想家以及训练中的苦恼。我一般只是静静地倾听,他们大倒一翻苦水后,第二天,又生龙活虎地走上了训练场。
4.写日记。写日记会帮助当事人,换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有利于拉开“当事人”与“问题”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更加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表现、想法和感受。
在日记里告诉自己,“适应障碍”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我现在的感受是正常的,当前的困难是一时的,我一定会适应过来的。通过这种自我对话,实现“自我激励”的目的。
也可以在日记里画一个日历,给自己设定一个1-3个月的适应期限,每过去一天,就划掉一天,这种“手工进度条”有利于激励自己坚持下去。
5主动求助。“适应障碍”是一个很常见的心理疾病,虽然有较高的“自愈”比例,但这并不能否认它本身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事实。向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社区工作者等专业人士寻求帮助,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这是一个最靠谱、最便捷、最正确的决定。
“适应障碍”长期拖下去,不仅会加重和延长这个“痛苦与艰辛”的适应过程,而且,可能转化成“抑郁症”等其他的心理疾病,甚至可能会发生自伤、自残、自杀等极端事件。
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换个环境,事过境迁,刺激消除,精神障碍也会随之缓解。”但退回到“以前熟悉的环境”也不是一个好选择,虽然可以一时缓解“适应障碍”带来的痛苦,但习惯性退缩容易形成逃避型人格障碍。
就好像天台县的这两个小伙子,他们自甘选择了“退兵”处理后,除了要面临严厉的处罚,还会在思想深处否定自己:“我是一个无法适应新环境的人”,这种自我否定,有可能会带给当事人一生的挫败感。
#生活中的心理学#
作者简介
彩虹心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中青心理咨询室主任、首席心理咨询师。心理个人成长、婚姻家庭、亲子教育、情绪管理。用心理之光照亮生活,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