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春季也是“心理流感”高发季节,“心理流感”又可称为心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情感、智力、承受力等等)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帝内经》认为“阴平阳秘”即是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症状,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整状态。《内经》虽无“心理亚健康”一词,但其未病理论与之是一致的,认为心理亚健康状态本身就是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和,但未表现出典型疾病之时的表现。这种状态不仅表现在生理功能或代谢功能的异常,也包含了心理状态的不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异常。面对心理亚健康状态,现代医学的建议均以改善生活或工作环境为主,如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而中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优势。
不同的人体质差异、体质强弱不同,对情志刺激的耐受力也有一定的差异;《灵枢·行针》指出:“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性格差异是人们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素问·经脉别论》云:“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一般而言,性格开朗乐观之人,心胸宽广,遇事心气平静而自安,故不易为病;性格抑郁之人、心胸狭隘,感情脆弱,情绪常激烈波动,易酿成疾患。这种耐受性的差异,与人的意志的勇怯密切相关。意志坚定者,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感情,使之免于过激;意志怯弱者,经不起七情六欲的刺激,易做感情的俘虏,必然发生病变。性别差异,男性属阳,以气为主,性多刚悍;女性属阴,以血为先,其性多柔弱,一般比男性更易因情志为患;故《外台秘要方》有“女属阴,得气多郁”之说。年龄差异如儿童脏腑娇嫩、气血未充,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备,多为惊、恐情志致病;成年人,气血方刚,奋勇向上,又处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易怒、思为病;老年人,常有孤独情感,易为忧郁、悲伤、思虑所致病。
国医大师张震先生创立的云岭中医疏调学术流派,在中医治疗养生等方面,主张阴阳气血疏调这一核心理念。通过疏调来疏导人体气机、调和阴阳,以保持人体气机的调畅运行,使体内气血阴阳协调平衡,使异常气机疏调而恢复健康状态,“阴平阳秘”从而保持身体健康。《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自然界的最高境界就是在相互运动状态中的和平,张老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原因,为阴阳不和、气机失调等病理因素所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讲的中医养生,就是要注重保持阴阳平衡、气血充沛、气机调畅。才能使机体保持动态的平衡,疏调养生就是通过疏导调理之法,使人体气血流畅,气机运行调畅和谐,从而使身体达到阴阳平和、气机调畅的健康状态。
五脏之中肝脏较为特殊,肝气与春气相应,肝气在《素问·五运行大论》也有所描述,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东方甲乙木,“万物之所以生也”,肝居五行之首位,“在气为柔,在脏为肝.....其用为动。”春季为一年始,阳气始生,万物以荣,气候温暖多风;天人相应,同气相求,在人体则与肝相应;故肝气在春季最旺盛,反应最强,而在春季也多见肝之病变。肝在志为怒,一般说来,当怒则怒,怒而有节,未必为害。若怒而无节,则它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是属于一种不良的刺激,可使气血逆乱,阳气升发。《东医宝鉴·内景篇》说:“七情伤人,惟怒为甚,盖怒则肝木克脾土,脾伤则四脏俱伤矣”。“肝藏*”,“*者,神之助,可随神往来”,乃是“神之弼辅”,而肝气正常则可使人体神情安宁,情绪平静,无忧虑烦恼。证之于临床,春三月为肝木当令之时,肝主疏泄,与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有关;故精神神经病变多发于春天。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其核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告诫人们要顺时养生、形神共养。春季心理保健及调适应法于阴阳,顺应天时。
那么根据中医理论里对养生的表述,我们应该具体注意哪些方面呢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形神合一”、“神与形俱”是健康的表现。养形要注意“形劳而不倦”。即要注意身心有劳有逸,生活有规律。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故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说,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求夜卧早起,克服情志上倦懒思眠的状态,以助生阳之气升发。
★要“广步于庭”、“导引按跷”、运动有度,使春气升发有序,阳气增长有路;可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广场等地,玩球、打拳、做操等,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年老行动不便之人,乘风日融和,春光明媚之时,可在园林亭阁虚敞之处,凭栏远眺,以畅生气;但不可默坐,免生郁气,碍于舒发。中医传统体育保健项目:太极、气功、导引、五禽戏、八段锦等均是独具特色的神形同养体育项目,对于舒畅情志、改善心理状态、提高身体素质、防病治病均有显著效果。研究表明练太极拳、八段锦的人群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顺应春季气候特点调理饮食和五味。《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说明合理膳食,有益精神保养。《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膳食配置原则,“谨和五味”、“饮食有节”、“无所偏嗜”,日常饮食把谷类、肉类、蔬菜、水果合理搭配,充分补充人体气血,使脾胃功能正常,气血调和,身心健康。此外,春季乍暖还寒,气候仍然较为干燥,饮食宜清淡,多食梨等润燥滋阴之品。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多食酸收之味,为此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如: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而生冷粘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伤害脾胃。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心理保健显得尤为重要,要注意随时保持心平气和,戒燥戒怒,养神调形,调理饮食,规律作息,顺应春季时令,保养生发之气,以调摄精神情志,天人合一,人法自然;做到未病养生,防病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