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别人打你就打回去这位脑瘫父亲的教育观, [复制链接]

1#

在一档电视节目里,看到了全国拳击业余冠*老汪的育儿故事。

作为拳击狂热爱好者的老汪,一直希望能有一个可以和自己一起练拳、打拳的孩子。期待了很长时间,幻想了很美好的未来,儿子出生后才发现,他是一个脑瘫患儿。

一开始的时候,这孩子连走路都走不动,更别说是继承父亲的衣钵,继续拳手之路了。因为脑瘫,儿子小时候常常被小朋友们欺负。笨蛋、傻子这类话语陪伴了儿子的整个童年。

看到儿子受到欺负,老汪痛定思痛,开始一起陪伴儿子练习拳击。采访的时候这位父亲说:当时也没想到儿子以后会真的走这条路。我当时只是希望能够通过锻炼来加强自信。

在生活里,老汪跟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人要是打你,你就打回去!面对疾病的打击,这对父子就是用这样的态度,将生活打在自己身上的拳头又还了回去。

刚开始的时候,老汪带着儿子去河边、树林里练拳。这位父亲将自己当成孩子的人形沙袋,被逐渐熟练起拳击的儿子打的头破血流、全身浮肿。之后看到儿子的拳击越来越好了,老汪就干脆带着孩子去了专业的拳击训练场,自己荡起了教练,开始让儿子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围场拳击赛逐渐建立起强大的自信。

就这样,经过十年的努力,老汪的儿子汪强竟然和自己的父亲一样,也成了全国业余拳击联赛的冠*!从小时候路都走不稳、天天受欺负的小可怜变成如今这个叱咤拳坛的冠*,这令人惊讶的转变正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塑造。

家庭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站,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无论是智力、身体成长、道德品质还是人格特征,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全方位的影响孩子。我们常常说的所谓家庭遗传并不是指真正的基因遗传,而是说孩子的人格特征、处事态度、世界观等都深刻地继承了父母的内在思想。可以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孩子都是父母生下的。

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人格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母子关系是孩子社会感知最早、最重要的关系。

母亲会给孩子一个关怀的榜样,这是TA未来的合作和与人发展友谊感的基础。而良好的父子关系将引导孩子产生对家庭、职业和社会制度的良好态度。

另外,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到孩子对生活的整体适应。总之,如果家庭教育的氛围是建立在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就会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相反,如果孩子在家家庭教育里感受到的之后冷漠、疏远和互不信任,这就会给TA的人格成长带来非常消极的影响,使孩子变得冷漠和自私。

不同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不同影响

和老汪这种帮助孩子、引导孩子、陪伴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中国很多父母都采取了过度溺爱或过度严厉,甚至溺爱和严厉相互交织的教育方式。这两种不良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危害非常大。

过度溺爱的父母会让孩子处于家庭中的的特殊位置,一切以满足TA的需要为主。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出现抑郁、胆怯、犹豫、情绪稳定不良等特点,影响未来的社会适应。

而过度严厉和粗暴的教育会直接打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让TA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对孩子积极人格的行为极为有害。同时,也会使TA变得冲动、冷酷、无动于衷,严重的甚至可能会诱发儿童精神障碍。

不同的家庭教育培养下的孩子是全完不同的。如果我们采取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那么就像老王那样,即便儿子生下来罹患脑瘫,照样培养出一位全国拳击冠*。而如果我们采用溺爱、严厉、粗暴的教育模式,就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道路设置障碍。如何成功进行家庭教育不能靠简单的模仿,只有根据孩子的特性,施加以爱、耐心和陪伴,家庭教育才能不走弯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