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尿床也会毁孩子一生医生尿床危害,仅次于父 [复制链接]

1#

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前段时间,一到深夜,芽芽妈经常能听到邻居家小孩子的哭泣声和他父母的狂吼。

隐隐细听,原来因为孩子尿床的事情。大半夜的,除了同情小朋友之外,芽芽妈突然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小时候,真的是被各种谣言吓大的。比如说:西瓜吃完不吐籽,脸上会长雀斑;白天玩火,晚上会尿床……现在当然知道了,玩火不会尿床,但是尿床不是长大了就好了。

五岁以后孩子还总尿床,爸爸妈妈需要注意了。

小儿遗尿是怎么回事?

小儿遗尿,俗称“尿床”,指孩子在熟睡状态时不自觉的排尿。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2~3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3~6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

我国儿童遗尿症的发病率并不低,《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遗尿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约16%的儿童5岁时依然会尿床。

虽然15%的患儿可以自然痊愈,但仍有1%~2%的患儿可持续至成年期,若不及时干预,这些孩子的身心都会受到伤害。

为什么会发生遗尿?

●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

●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

●疾病原因:如肾脏功能异常、泌尿系畸形、神经源性膀胱等。

●其他因素:遗传家族史、饮食情况、便秘、劳累等。

遗尿症严重吗?

尿床看起来是个小事,但遗尿症的危害远不止多拆洗几次被褥这么简单。

很多人认为孩子长大后遗尿情况会有所改善,因此会采取“观望”态度,很多孩子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年龄越大,遗尿症的危害就越明显,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家庭关系。

一些尿床的孩子还常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自卑、焦虑、多动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等等问题,还有可能伴发泌尿、神经系统疾病等,导致对儿童的远期影响,甚至终生。

所以作为家长,发现遗尿症后应该带着孩子尽早就医,不要抱着“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的心态。

家长平时怎么护理?

遗尿症除了用药,平时护理的细节也很重要,应该从饮食调节、行为干预、觉醒训练与心理治疗等方面入手。

■心理治疗:不要指责、打骂孩子,多些鼓励,让孩子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同时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行为治疗:指导孩子调整作息、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尽量早睡,睡前2-3小时应不进食。

■饮食调节:鼓励白天正常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晚餐宜早,宜清淡,宜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睡前2小时禁止饮水及食用含水分较多的食品等。

■膀胱训练:指导孩子白天尽量憋尿,逐渐延长憋尿时间,通过训练可以降低膀胱逼尿肌张力,增加其容量,使排尿次数减少;排尿时可鼓励孩子先时断时续排尿,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觉醒训练:采用闹钟或报警器的方式唤醒孩子进行排尿。

芽芽妈爱叨叨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天使,但不要让尿床这个问题像一片挥之不去的乌云遮盖了孩子童年本该有的灿烂阳光。

如果你的孩子有尿床问题,一定要正视它。正确的生活管理,饮食作息安排以及适当的激励机制会帮助到孩子,而专科医生也会提供有用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祥,杜赟鹏,余鹏.小儿遗尿症的心理病因及治疗思想探析[J].健康研究,,40(01):44-47.

[2]田玲玲.儿童遗尿症的相关因素调查及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

[3]儿童睡眠与睡眠障碍[M].人民卫生出版社,沈晓明主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