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www.znlvye.com/作为家长,当我们把孩子带到世间,把一个软软糯糯的小身体捧在手心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对这个孩子充满了爱和祝福:“宝贝,愿你此生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但其实我们都知道,无论怎样爱这个孩子,我们都不可能永远保护和照顾他的一切,孩子今后的道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孩子这一生不可能万事皆如意。
那么,当孩子还在我们的羽翼之下时,我们应该做什么,来帮助孩子有能力应对今后可能遇到的困境?
孩子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我们才可以放心地让孩子走入社会,甚至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能够欣慰地知道,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遇到怎样的挑战,他都不仅能健康地生活,而且能欣欣向荣?
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惑,那么《心理韧性》这本书就是为你写的。心理韧性(PsychologicalResilience)简称韧性,也被称为抗逆力、抗挫力、复原力、回弹力等。心理韧性是人应对与战胜挫折和逆境的心理力量。现在人们常说要反脆弱,反脆弱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心理韧性。
那么,人的韧性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有些人的心理无比强悍,而另一些人却有一颗玻璃心?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影响人的韧性的因素其实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和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个人特质等。而心理学家通常会用风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来概括影响韧性的因素。
我们可以把心理韧性想象为一个跷跷板,一端是风险性因素,另一端是保护性因素,心理韧性是这两个因素平衡的结果。当风险性因素占据优势时,孩子的心理韧性就偏弱,他生命的跷跷板就倾向了适应不良与发展不佳的方向;而当保护性因素占据优势时,孩子的心理韧性就偏强,他生命的跷跷板就倾向了适应良好和积极成长的方向。因此,心理韧性的培养和干预,就是提升保护性因素、降低风险性因素的过程。
1.风险性因素
风险性因素也被称为危险性因素。以身体健康为例,研究者在考察对某种疾病产生影响的因素时,会提及风险性因素,这些因素会增加负面结果产生的可能性。比如,对心脏病来说,家族遗传、不健康的饮食、缺乏锻炼,这些都会增加人罹患心脏病的可能性,因此,家族遗传、不健康的饮食及缺乏锻炼对心脏病来说就是一些风险性因素。
对个体心理韧性产生影响的风险性因素主要有两大类:先天的和内在的因素,以及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先天和内在的因素包括孩子先天的智力、气质和人格类型等,如低智商、高冲动性、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等;外部环境方面的因素包括战争、饥荒等恶劣的社会大环境、高犯罪率等不佳的社区环境、不良的学校环境、不利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破碎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严重或长期冲突、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不良同伴的影响、长期的较大压力等。
上述两大类风险性因素,不仅能独立地对人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两者之间往往相互影响,产生负面效应叠加的恶性循环。比如,一个具有反社会人格的孩子,出生在一个不良的社区、贫困的家庭且父母不擅长教育。由于具有反社会人格倾向的孩子比较难以管教,父母倾向于对孩子缺乏喜爱和耐心,打骂和训斥较多,而家庭的穷困、父母爱的不足和教育的不当,又会激发和强化其人格中的反社会性,而他的不良行为又进一步使周围的人对他产生排斥,从而让他加入不良青少年的集团,最终在成为问题青少年的路上越走越远。
那么,是不是遭遇了不良经历的儿童和青少年,就必然会出现韧性不足的情况?在很多对充满了风险性因素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中,专家们发现,虽然风险性因素对个体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威胁,但大部分个体并没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相反,他们能够正常地成长和适应,甚至能够在压力、逆境和创伤的环境中成长良好,就如同此前我们介绍的一些被收养的罗马尼亚孤儿、中国的冰花男孩、美国的莉丝·默里一样。那么,是什么因素让他们在风险因素中适应良好,甚至凤凰涅槃?为什么在同样的不利环境中,有些人适应不了,而有些人却能够健康成长,甚至超越了生活在良好环境中的人?这就引出了关于保护性因素的研究。
2.保护性因素
保护性因素是指那些能够帮助个体提升能力、促进个体发展并成功适应的生理、人格及社会等方面的资源。保护性因素能够降低风险性因素所导致的出现不良适应的可能性。
很多研究者都将韧性机制从操作上定义为具体的保护性因素产生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者较为一致的结论是,在心理韧性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关键缓冲作用的是保护性因素,而保护性因素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现在,学界公认的有助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韧性发展的保护性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总之,心理韧性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是保护性因素和风险性因素平衡的结果。要增强孩子的心理韧性,首先要减轻环境危害或过度的压力情境,并给孩子在家庭内外都提供社会支持,与此同时,要主动帮助孩子发展应对能力,构建内在的心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