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障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笔记变态C6焦虑障碍下 [复制链接]

1#

七、强迫症

(一)临床表现与诊断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

(1)临床上根据其表现,强迫症状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类。二者虽有不同之处,但共同之点更值得注意:

①症状反复、持续出现,患者完全能够觉察;

②症状具有“属我”性,即非外力所致,但又“非我所愿”;

③症状往往令自己内心焦虑、痛苦;

④患者明知症状表现是不应该、不合理、不必要或无意义,并有一种强迫抵抗的欲望,但难以控制和摆脱。

(2)强迫观念是OCD的核心症状,是指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需要的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心理活动,极力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和焦虑。主要包括强迫思维(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怀疑、强迫联想、强迫性回忆)、强迫表象、强迫性恐惧以及强迫意向。

(3)强迫行为又名强迫动作,是指反复出现的、刻板的仪式化动作,患者感觉到这样做不合理,别人也不会这样做,但却不能不做。强迫行为常见的形式有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计数、强迫整理、强迫仪式行为以及强迫性迟缓。

DSM-IV对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1)或者是强迫思维,或者是强迫动作:

强迫思维的定义是下列四项:

①在病程中某一时间所体验过的思想、冲动意念或表象,会反复或持久地很不合时宜地闯入头脑,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

②这种思想、冲动意念或表象不单纯是对于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过分担心;

③患者企图忽视或压制这些思想、冲动意念或表象,或者用其他思想或行动来中和它们;

④患者认识到这些强迫性思想、冲动意念或表象都是他自己头脑的产物。

强迫动作的定义是下列2项:

①患者感到为了被迫作为强迫思维的反应或按照应当僵硬执行的规则而不得不进行的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

②这些行为或精神活动目的在于预防或减少痛苦,或为了预防某些可怕事件或情景的发生;然而这些行为或精神活动实际上并不能起到所设想的中和或预防作用,或者实际上是明显过分的。

(2)在病程中的某一时刻,患者自己曾认识到这种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注:这一点不适用于儿童。

(3)带来显著痛苦的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是费时的或明显地干扰了正常的日常活动、职业功能或平常的社交活动或关系。

(4)如有另一种轴I型诊断存在,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的内容并不仅限于它。

(5)此障碍并非由于某种药物或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之直接生理性效应。

(二)强迫症的病因

1.生物学因素

生物学的观点认为,OCD与遗传、调节原始冲动的大脑功能及神经递质有关。

2.心理社会因素

(1)心理分析认为,强迫症是无意识的冲突和分离、替代、反向形成等防御机制作用的结果。

(2)认知行为观点把强迫观念归因于僵化的思维,强迫行为归因于操作性条件作用。

(三)强迫症的治疗

(1)药物治疗:缺点是有副作用,且存在停药后容易复发的问题。

(2)心理治疗

①心理分析疗法:治疗的目的是揭示被压抑的欲望或冲动,并让患者面对其所真正害怕的东西某种给他带来满足的冲动。

②认知行为疗法:暴露与反应阻止法。此法要求患者反复地长时间暴露于引发焦虑、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的物体和情境,同时克制强迫行为。

③森田疗法:森田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被认为主要对强迫观念有效而不适应于强迫行为。

八、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的主要症状表现

(1)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这是PTSD的中心症状,它以各种形式反复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主要表现为反复地闯入性地出现有关创伤性事件的痛苦回忆,没有警告,就像“从天而降”,不需要刺激或者相关引发物。

(2)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或情感麻木:患者回避谈及与创伤有关的想法、感受及话题,或回避可能勾起恐怖回忆的事情和环境,似乎已经遗忘了此事。

(3)警觉性增高:经历创伤的人会体验到过度的警觉性。过度的警觉性会扰乱个体的正常生活,使人容易疲劳。同时,个体还会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或者易醒,易激惹或暴怒发作,过分担惊受怕,注意力难以集中,即使集中也不能持久。

(4)其他表现:PTSD患者的内疚和自责的情绪反应也非常常见。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认为是创伤性经历与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1)创伤性事件: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威胁性生活事件和灾难是发病的直接因素。对个体来说,创伤性事件是难以承受的,或对生命具有严重的威胁。创伤性事件持续的时间长容易诱发本症,症状也较严重;直接经历某一创伤对人的影响较大,而非直接经历创伤性事件,则对一个人的影响较小。创伤性事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人为灾难、自然灾难以及暴力、犯罪和恐怖主义事件。

(2)生物学因素:遗传学的研究认为,有其他焦虑障碍家族史的人发生PTSD的可能性明显增加。有关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已经证实,PTSD患者两个重要的大脑结构(即海马和杏仁核)发生改变。

(3)心理社会因素:

①心理分析观点认为,创伤性事件的经历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以致痛苦的记忆要么通过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加以克制,要么无意识地被压抑。而患者在是否把创伤经历整合到自已原先的信念中,内心存在着冲突;

②学习理论认为,PTSD的产生是害怕的一种条件反射。创伤记忆和其他的一些线索(CS)能够引发焦虑和恐惧(CR),个体回避或者逃避这些线索,以使焦虑和恐惧水平下降;于是,对于CS的回避行为得到了负强化;

③认知理论强调创伤对个体预存信念系统的影响,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创伤后反应;

④信息加工理论认为PTSD症状源于记忆中已建立的一个恐惧网络。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

(1)药物治疗

(2)心理治疗

①行为疗法:主要采用以暴露于患者害怕的事件或情境为主的技术,系统脱敏法是首选的方法之一。

②认知疗法:主要帮助患者处理被创伤破坏的想法和信念,常与行为疗法联合使用。

③眼动脱敏和再加工:在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中产生了一种神经生物状态,这种状态可减轻由海马调节的关于创伤性事件的记忆发作强度,同时也可减轻相关记忆和负性情感,促进将那些与创伤相关的负性认知的重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