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24718.html“我在门诊发现,很多人把孤独症和孤独划等号,认为孩子总待在家里,不爱和小朋友玩就是孤独症,或者觉得把孩子放到小朋友多的地方,以为不孤独了,孤独症就会慢慢好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发育行为儿科医生,国家儿童医院保健中心副主任马扬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孤独症不等于孤独,早期识别很关键。
得了孤独症,表现千差万别
马扬讲述了3个例子:
案例1:男孩贝贝,1岁半,很安静,口中无发音,叫名字无反应,跟家长基本无眼神对视,不听从大人的指令,只从左边电梯下楼,从右边走就会哭闹;喜欢转圈,不仅自己旋转还绕着客厅转。但家长反映,贝贝特别喜欢跟小朋友玩,总是在楼下小花园追着大孩子跑,一不留神就跑没影了。
案例2:男孩壮壮,2岁半,语言发育落后,只在有需求时才叫爸爸妈妈,也只能发个别词组的音,词汇量不超过10个。他不会配合指认面部五官或家中物品;平时很少用手指去指想要拿的东西,多是拉大人去拿,或者自己伸整只手去拿,为了拿桌上的苹果会自己垒高两个凳子爬上去;喜欢转车轮,不让他玩还会打人。
案例3:女孩瑶瑶,3岁半,刚上幼儿园小班。老师反映她不合群,常常乱跑到操场上或其他班级;吃饭上厕所不排队,看见点心就冲过去拿;老师问问题,她爱复述却不回答;经常自言自语,大段说出和模仿动画片里的内容。2岁时已经能背诵20多首古诗,甚至通过动画片字幕认字。
“以上三个孩子的家长都认为,自家孩子很聪明,什么都会。但作为发育行为儿科医生,我们认为孩子们的很多表现都与孤独症有关,这些表现也仅仅是孤独症症状的冰山一角。”马扬说,有孤独症的孩子,从不会说话到说话滔滔不绝,从没有眼神对视到一直盯着人看,从不会指认图片到能背诵整本《明史》等,表现千差万别。在马扬的诊室里,有一名3岁男孩,他听到“火山”两个字能详细说出火山的成因、特点、危害,但拒绝与医生眼神对视,无法准确回答“你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
马扬说,孤独症绝不仅仅是“孤独”“不合群”。事实上,它是一种以社交沟通障碍、狭窄的兴趣爱好和重复刻板的动作行为为核心症状的疾病。孤独症虽然表现多种多样,功能有高有低,但大部分孤独症的孩子由于其社交动机缺乏或不足,会伴随语言问题,如语言发育迟缓或者语言发育倒退,有的孩子虽然具备了说“话”的能力,但运用语言的能力不足,不能在合适的场合说出合适的语言,因此,他们也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随着对孤独症认识的逐步深入,不少患儿可在3岁以前确诊。孤独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识别、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在有针对性的行为矫正、特殊教育等多维度综合干预下,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能力、语言功能、认知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会有较大提升。
1岁以内的孩子出现以下表现要高度重视
孤独症有哪些早期症状表现?马扬提醒,1岁以内的孩子,如果经常出现以下表现,家长们要高度重视。
1.极端的气质与行为,一种是特别容易哭闹、特别难安抚;另一种是过于安静,完全不需要家长的陪伴。
2.眼神接触差,尤其是与妈妈或其他带养人没有眼神接触、对视或者时间偏短。
3.对声音反应差,特别是对叫自己名字时毫无反应,不看妈妈或其他带养人。
4.互动游戏的企图差,如不爱跟妈妈玩“躲猫猫”“大眼瞪小眼”等游戏。
5.注视物体的兴趣强于注视人的兴趣,如不喜欢看妈妈的脸,更喜欢看自己的手或眼前的物品。
6.不会或不能及时通过手指表达需求,一直没有用食指指物的动作。9-10月龄以后的正常婴儿一般具备这种能力。
7.反复的“咿呀”但发声少,前语言期(1岁以前)“a、o、ao”等元音,6月龄后“ma、da、ba、dai”等辅音+元音发音少。
8.快乐情绪的分享和互动性表达的缺乏,如较少冲妈妈笑、高兴时较少看妈妈等。
诊断绝非为了“扣帽子”,帮助家长有效干预最关键
马扬说,孤独症是一个症状学疾患。临床上,有经验的发育行为儿科医师或儿童精神科医师,往往依赖对儿童孤独症特征行为观察、家长对孩子行为的描述综合诊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诊断难度较大,且主观性较强。也正因此,孤独症的诊断尤其需要慎重,要找到影响孩子的核心症状。诊断绝不是为了“扣帽子”的理念,这点必须明确。
目前,儿科临床上更强调过程性诊断。马扬建议,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孤独症相关症状,应尽早就医。儿童期大脑功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可塑性强、变化明显,需要动态监测其外在行为表现。更重要的是,帮助家长找到合适、有效的改善孩子核心症状的干预方法,定期做好评估,引导家长科学求医、规范治疗,真正促进孤独症儿童各方面能力提升。(经济日报记者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