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观察记者刘春华
部分药品调出药品目录,不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国内首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地方标准将在四川实施;医联体将为患者提供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随着8月到来,一大波与老百姓健康生命相关的新规定将实施。此外,还有一些与金融、环保相关的规定也要实施。四川在线·川报观察记者为您梳理了这些新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92种药品调出《药品目录》不再报销
根据省医疗保障局、省人社厅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将部分药品调出四川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年版)的通知》,在7月1日起将纳入国家重点监控范围的转化糖电解质注射剂等6种药品调出《四川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年版)》(以下简称《药品目录》)后,从8月1日起,度米芬含片等92种药品也将调出《药品目录》,也就是说患者用这些药将不再享受医保报销。
去年8月,国家医保局、人社部印发相关通知,规定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乙类药品,应在3年内逐步消化,纳入国家重点监控范围的药品要优先调出支付范围。随后,国家医保局进一步明确了药品消化进度安排、重点监控范围品种调出时间等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部署,省医疗保障局、省人社厅全面梳理了我省增补药品情况,分析了相关药品近年使用数据,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等实际情况,组织专家论证后,确定了先期调出全省医保目录的部分药品。7月1日起,纳入国家重点监控范围的转化糖电解质注射剂等6种药品调出《药品目录》;8月1日起度米芬含片等92种药品调出《药品目录》;年8月1日起,铝镁匹林片(II)等44种药品调出《药品目录》。
国内首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地方标准实施
由四川省民*厅编制的我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于年8月1日起实施。该《规范》是我国首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标准,《规范》的发布,填补了国内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领域标准空白。
《规范》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机构、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确定了机构性质、机构分类、机构人员构成等具体内容。规范了服务项目、服务流程、质量控制等具体标准。明确了*府、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家庭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管理中各自的作用和责任。为科学、有序、规范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夯实了理论基础和*策依据。《规范》的发布实施,使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行业更具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精神障碍患者人口占比越来越高,患病率居高不下,因病致残、致贫现象十分突出,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开展精神障碍康复服务,是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摆脱疾病、回归社会。
为患者提供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联合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自年8月1日起施行。
《办法》强调,医院应当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主动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为患者提供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
《办法》指出,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实施网格化布局管理,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加以规划、布局、建设,整合设置公共卫生、财务、人力资源、信息和后勤等管理中心,逐步实现医联体内行*管理、医疗业务、公共卫生服务、后勤服务、信息系统统一管理,统筹医联体内基础建设、物资采购和设备配置,主动控制运行成本。
针对专科联盟以及远程医疗协作网,《办法》强调,要根据患者跨区域就诊病种及技术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统筹专科联盟建设。重点推进肿瘤、心血管、脑血管等学科,以及儿科、妇产科、麻醉科、病理科、精神科等短缺医疗资源的专科联盟建设,积极推进呼吸、重症医学、传染病等专科联盟建设。同时,结合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以委属(管)医院、医院、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为主要牵头单位,重点发展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完善省—地市—县—乡—村五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
幼儿园室内环境污染问题有了强制性要求
新修订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8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在全方位控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学校幼儿园室内环境成为监控重点,从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5%抽检到学校幼儿园、老年建筑的50%抽检,从传统室内环境五项指标增加到七项指标,全社会高度